张季鸾陵园介绍

2018-02-23 22:35:37 天安堂纪念园 626

石家庄天安堂纪念园|天安堂纪念园|天安堂纪念园电话

张季鸾陵园介绍

       这里是张季鸾的陵墓所在地,陵墓是背靠着红山面临着榆阳河座北朝南而建。在墓区的东边,西边,北边,我们可以看到青松柏翠,绿树成荫。在墓区的南边您可以看见有一条由54台阶构成的通往墓冢跟前的陵墓道路,寓意是张季鸾先生他生平54岁.好的在慢慢前行的过程中我会给您简要的介绍张季鸾先生一生主要的生平事迹。

        张季鸾,我国新闻事业的奠基者,著名的政论家和爱国人士。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可以说是名满天下,与当时的大书法家于右任和水利专家李仪祉并称为“民国的陕西三杰”先生名炽章,字季鸾,祖籍陕西榆林,祖宅就在我们榆阳大街的吕二师巷。1888年出生在山东邹平,其父张楚林时任山东邹平的县令。1901年其父因病在济南去世,他就随母亲千里扶柩回榆。1902年在咸阳的烟霞草堂求学,并拜刘古愚老先生为师,1905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1908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

          先生曾经说过他一生有三件事是最值得庆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辛亥革命后1911年,担任了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并负责起草了《临时大总统宣言》从而造就了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份专电。第二件事就是1926年他成功接办了大公报并主持笔政长达15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始终坚持着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办报方针。一方面造就中国报业史上的两大奇观,另一方面成就了他个人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两大奇观分别是指脍炙人口的三骂,和写给西安军界的公开信。三骂,一骂吴佩孚,二骂汪精卫,三骂炙手可热的蒋介石。第三件事,就是1937年,50岁他晚年得子。

 现在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张季鸾先生中年时期的一尊坐像雕塑。它是由西安美院著名雕塑家王天任老师临终之前设计由花岗岩制作而成的。它远看像一本书,近看呢,我们会发现张季鸾先生的坐像上,手里还握着一本书,我们说这样的设计,主要象征了先生他博学笃行。这块雕塑长7米,高5米,厚2.5米。好您看一下这边的雕刻这就是1936年12月18日西安事变爆发的第六日呢张季鸾先生写给西安军界要求释放蒋介石的一份公开信,话说当时这份公开信呢是登在了石家庄的公共报上加印了40万份空投在了西安城内成为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催化剂从而也促进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这正是后期伟大的毛主席评价他坚持团结抗战,功在国家的最主要原因所在了。那您再看一下雕塑这边的八个字,张季鸾先生在我们中国文坛上的地位学术界是有两种说法的,一种说法是前有梁启超后有张季鸾,另外一种说法是中国近代的文学37年之前是鲁迅先生,37年之后是张季鸾先生。呢么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由此也做出了他的评价,文坛巨擘,报界宗师。充分肯定了张季鸾先生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以及他在中国报业史上的地位。

      1941年9月6日张季鸾先生因病在重庆去世享年他仅有54岁。当时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蒋介石亲自主持了葬礼是以国事相待,将张季鸾先生安葬在了重庆。在1942年9月的时候由于陕西各界人士的请求,张季鸾先生迁葬在了陕西长安。当时国民政府为他建了40亩的陵园曾经还有部队在那里驻守。但是较为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张季鸾先生的陵园经历了由新胜到衰败甚至到了与砖厂,猪窑为邻的悲凉境地。我们这里作为先生家乡的故土,家乡的人民无时无刻不期盼游子可以回归并且一直为之付出努力。但是张季鸾先生他是一代名人,迁灵仪式谈何容易。不过在最近的几年里先生的家属多方恳求,报界同仁是多方奔走,社会各界是广泛的关注。尤其是陕西省委省政府榆林市委市政府可是高度的重视,并在市区两级共同的努力之下。2014年8月13日一代报人张季鸾先生的灵骨终于从长安迁回到了我们榆阳就安葬在了这里。落叶归根魂归故里。

                                            介绍一下墓冢的情况。

        墓冢的基座高0.96米,直径是9.6米,由清涧的青石砌护,选用的是本地的一个石材,体现了地方的一个特色。墓冢的土冢高2米,墓室宽3.4米,长5.8米,高3.14米,城砖砌造,地面铺石板。宽敞的墓室放置了石桌,石桌的上面放了两份《大公报》文坛四宝和宣纸,两坛老榆林酒,青铜酒具一套。还有以先生生前的习惯放置了斯大林式烟斗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