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殡仪馆党支部书记、馆长马建军

2019-07-12 21:28:48 天安堂纪念园 1073

馆长马建军

今年50岁的马建军,是山西省大同市殡仪馆党支部书记、馆长,2001年初入殡仪行业,面对非法运尸车横行、执法队伍老化水平低、殡葬乱收费等问题,他大刀阔斧改革,致力推动当地殡葬改革。17年后,因工作出色,马建军荣获民政部最高荣誉奖“孺子牛”奖。

天安堂公墓

马建军说:“17年间,我深深地体会到从事这个行业的不容易,有世俗的偏见,有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有执法时不被理解的无奈,还要承担暴力抗法的风险,有时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其中的酸甜苦辣经历不少,但无论怎样,我实现了自己的承诺。”


入行之初吃“闭门羹”,队伍老化水平低。2001年12月,马建军担任大同市殡葬管理所所长。上任第一天,殡葬管理所办公区门锁着,一个工作人员也没有。再次上班时,马建军赶上殡葬管理所对面有人摆棺设灵。“执法人员说这是常事,管不了也不敢管,话说轻了解决不了,说重了不是挨骂就是挨打。”马建军告诉记者,这是上任后面对的第一个难题。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马建军此后的两次任职经历中。2003年11月,马建军兼任安置农场(原大同市人民公墓)场长,依旧是几间烂房屋,4000余座坟茔无序排列,职工个个50多岁,萎靡不振;2004年9月,马建军兼任大同市殡仪馆馆长,殡仪馆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服务水平低下。


“有一天,一个朋友要火化找我登记一下,我打电话到业务科,值班人员竟然说不会写字。”马建军回忆。自此,马建军开始了三个单位的创业历程。


面对殡葬管理所的混乱,马建军从改善工作环境入手。由于没有资金,他自己垫付5万多元,对办公场所进行改造,重新粉刷房间,购置办公桌椅等;为了全面提升殡葬管理水平,培养一支文明执法队伍,马建军带领工作人员坚持业务学习,熟悉有关法律法规,树立严格、文明执法的社会形象;为加大殡改宣传力度,马建军带领职工上街发放了2万份宣传资料,5000本宣传册。


一直影响大同市殡葬改革的中心城区各大医院太平间私拉偷运遗体、沿街出殡队伍乱撒纸钱严重影响城市卫生等问题,马建军同样竭力解决。他自己带领执法人员坚持24小时轮班值守,深入到大同各大医院周边调查了解情况,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积极提出整改方案。


担任殡仪馆馆长期间,马建军提出殡仪馆“人性化的亲情服务、宾馆化的先进管理、园林化的环境”的工作理念,并制定了《优质服务及内部管理规定》,实行服务公开承诺,服务项目价格公开。同时,马建军从民众对殡仪服务的需要出发,对标华北地区一流标准,新建成集遗体火化、遗体接运、丧事洽谈、化装整容、殡殓服务、礼仪服务、丧葬用品销售、公墓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殡仪馆。


殡葬改革进行时,多数人还不能接受火葬,马建军一边带队宣传,改变人们理念,一边带领执法,查处非法运尸体车80余辆次,棺木销售点3家,查处违法销售封建迷信用品点45家,非法土葬34起。那一年,大同市重点火化区火化率第一次达到87.6%,火化率提升了20个百分点。


马建军还与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联合制定了清理医院太平间实施方案,对处于大同市中心城区所有医院太平间和社会个人建设的太平间进行全部清理关闭,为推进全市殡葬改革、营造文明城市建设创造了条件。并针对取缔太平间后给医院和群众带来的不方便问题,在市区增设办事处,通过增加人员进行24小时值班,解决医院及时安置遗体问题。


安置农场内安葬着296名烈士,对此,马建军建议将安置农场改名为市革命烈士陵园,并筹措资金450万元,让农场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通过建设,这个曾经破败的农场已成为大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同时,为满足民众需求,马建军把殡仪服务延伸到社区,由过去的等候服务变为主动上门服务,为逝者提供冷藏棺、整容更衣、遗体防腐,为有需求的人预定接尸车、告别厅、写挽联等;并实行“阳光消费”,把殡葬服务项目和殡葬用品的价格在业务厅的电子屏幕上公示。


为了解决死不起、葬不起的问题,马建军配合大同市物价局、财政局,规范殡葬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区分为基本服务收费、延伸服务收费和特需服务收费。同时,对城乡困难群众实行基本殡葬服务费免除政策,受到社会好评。


如今,大同市殡仪馆每年平均减免殡仪服务费用达到100多万元,降低了困难群众治丧负担。


4月26日,马建军在山西省“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先进典型报告会上,面对全省民政工作者,讲述着自己作为殡仪人的故事——《平凡的岗位、无悔的选择》,引起热烈反响。